蛇六谷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蛇六谷(学名: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又称魔芋、花杆莲、蒟蒻
中医学名编辑本段回目录
天南星,中药材,性辛,温,有毒。
虎掌(《本经》)、半夏精(侯宁极《药谱》)、蛇头天南星(《履巉岩本草》)、南星、虎掌南星、虎膏(《纲目》)、蛇芋(《植物名实图考》)、蛇包谷(《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山苞米(《辽宁主要药材》)、三棒子、药狗丹(《河北药材》)、大扁老鸦芋头(《山东中药》)、斑杖(《南宁市药物志》)、蛇六谷(《浙江农药志》)、野芋头(《中药材手册》)、蛇木芋(《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原植物①东北天南星又名:羹匙菜、大头参。②异叶天南星又名:独角莲、狗爪南星、母子半夏、虎掌半夏、狗爪半夏、独叶一枝枪。同属入药植物鬼蒟篛又名日本天南星,偏叶天南星又名花南星
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或华东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的干燥块茎。主产四川、贵州,本省有产。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
炮制编辑本段回目录
取原药,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性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直径3~8cm。表面类白色、黄色至淡棕色,较光滑,有时可见凹陷的茎痕、麻点状根痕及暗褐色残留外皮。切面类白色至灰棕色,有细密的颗粒状突起或凹陷,有时略具胶样光泽。质坚硬。微具鱼腥气,味淡,嚼之有麻舌感。
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粉末类白色至淡棕色。淀粉粒多单粒,类圆球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3~13μm,脐点多不明显,少数点状或人字状,层纹不明显;复粒少数,由 2~5分粒组成。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6~20μm。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40~131μm。草酸钙簇晶多散在,直径 30~60μm。
性味与归经编辑本段回目录
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化痰散积,行瘀消肿。用于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烫伤。
用法与用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5~10g。外用适量,醋磨涂或煮熟捣敷。
处方应付编辑本段回目录
写蛇六谷、魔芋、蒟蒻均付蛇六谷。
注意编辑本段回目录
内服须久煎2小时。
贮藏编辑本段回目录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