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黄芩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简介
常见名称:刺黄花,小檗科,小檗属。半常绿灌木,高一般1.5-2米,高的可达4.5米。
基本信息
刺黄岑
【拼音名】Cì Huánɡ Qín
【别名】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连、老鼠刺、土黄连、十大功劳根。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痨咳嗽咯血;黄疸;湿热腹泻;痢疾;目赤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形态特征
高可达4米。小枝黄色;刺3分叉,中央刺长1-2厘米。叶革质,5-6簇生,长圆状倒卵形至匙形,长1.2-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下延成2-7毫米长的叶柄,边缘具5-11小刺状疏锯齿,叶脉密网状。圆锥花序,分枝多而开展,具花(30-)50-100。浆果长卵形,黑红色,长7-8毫米,基部径3-4毫米,顶端渐窄成长1-1.5毫米的宿存花柱。
花期6-7月,果期8-9月。
常见名称:刺黄花,小檗科,小檗属。半常绿灌木,高一般1.5-2米,高的可达4.5米。
基本信息
刺黄岑
【拼音名】Cì Huánɡ Qín
【别名】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连、老鼠刺、土黄连、十大功劳根。
【药材基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
【采收和储藏】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主肺痨咳嗽咯血;黄疸;湿热腹泻;痢疾;目赤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形态特征
高可达4米。小枝黄色;刺3分叉,中央刺长1-2厘米。叶革质,5-6簇生,长圆状倒卵形至匙形,长1.2-4.5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圆形,基部下延成2-7毫米长的叶柄,边缘具5-11小刺状疏锯齿,叶脉密网状。圆锥花序,分枝多而开展,具花(30-)50-100。浆果长卵形,黑红色,长7-8毫米,基部径3-4毫米,顶端渐窄成长1-1.5毫米的宿存花柱。
花期6-7月,果期8-9月。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