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简介
寒水石,中药名。是一种矿石中药材,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类别:石矿,可提炼出石膏,却不能直接称石膏,由于硬度低,只含玉质,不含水晶。
入药部位
硫酸盐类矿物。
性味
味辛、咸,寒。
归经
归心、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利窍,消肿。
主治
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相关配伍
1、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
2、本品火煅与青黛等同用,可用于热毒疮肿者。
用法用量
煎汤,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方法
加工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碎生用,或煅用。
生理特性
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地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2.《本经逢源》:“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和剂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
寒水石,中药名。是一种矿石中药材,清热泻火药,又称凝水石、水石、鹊石,本品为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类别:石矿,可提炼出石膏,却不能直接称石膏,由于硬度低,只含玉质,不含水晶。
入药部位
硫酸盐类矿物。
性味
味辛、咸,寒。
归经
归心、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利窍,消肿。
主治
用于热病烦渴,丹毒烫伤。
相关配伍
1、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可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
2、本品火煅与青黛等同用,可用于热毒疮肿者。
用法用量
煎汤,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方法
加工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碎生用,或煅用。
生理特性
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有完全的解理,故晶体可沿三个不同方向劈开。质坚硬而脆,硬度3,比重2.7,条痕为白色或淡灰色,敲击时多呈小块斜方体碎裂。断面平坦,用小刀可以刻划。广泛形成于沉积作用,如海盆地或湖盆地中化学沉积的石膏,常与石灰岩、红色页岩、泥灰岩等成层出现。
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2.《本经逢源》:“寒水石,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治腹中积聚,咸能软坚也;身热皮中如火烧,咸能降火也。《金匮》风引汤,《和剂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热也。”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自然资源,中药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