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余甘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药名。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庵罗果,牛甘果等。该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6棱,果梗约1mm。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生长期1-3年。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
入药部位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成熟干燥果实。
性味编辑本段回目录
甘、酸、涩,凉。
归经编辑本段回目录
归肺、胃经。
功效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主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用法用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3-9g,多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编辑本段回目录
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方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除去杂质,干燥。
生理特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余甘子树耐旱耐瘠,适应性非常强,喜光喜温。一般在年均温20℃左右生长良好,0℃左右即有受冻现象。生于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丛、荒地或山沟向阳处。对土壤要求不严,南方各类山地均可种植。以向阳山坡、梯田和园地栽培为宜。
产地编辑本段回目录
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区。中国野生分布在云南、广西、福建、海南、台湾、海南、四川、贵州等省,江西、湖南、浙江等省部分地区也有。
相关论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1.《唐本草》:“主风虚热气。”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2.《本草拾遗》:“主补益,强气力。取子压取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初涂发脱,后生如漆。”
3.《海药本草》:“主上气咳嗽。”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暂无标签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