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概要 编辑本段回目录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
味苦甘,性温,无毒。
入心、肝、脾三经。
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现代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子宫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
药材 编辑本段回目录
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在福建、广西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
性味编辑本段回目录
苦甘,寒。
①《"西中药志》:"味苦甘,性温,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平,无毒。"
③《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④《广东中药》Ⅱ:"辛涩,寒,无毒。"
归经编辑本段回目录
《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脾三经。"
功用主治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白花蛇舌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