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别名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
来源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毛莨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ndr.的粗皮。
植物形态 编辑本段回目录
落叶灌木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长达10cm,3裂近中部,裂片上产3浅裂或不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不等2浅裂或不裂,上面绿色,下面有白粉,中脉有疏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萼片5;花瓣5,或重瓣,白色、红紫色或黄色,倒卵形,先端常2浅裂;雄蕊多数;花盘杯状,红紫色,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时裂开;心皮5,密生柔和。骨朵果卵形,密生褐黄色毛。花期5~7月,果期7~8月。
全国广为栽培。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全国广为栽培。主产安徽、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山东、贵州。
采制 编辑本段回目录
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 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裂缝,两边向内卷曲,长5~20cm,直径 0.5~1.2cm。外表面褐色或黄褐色,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显粉红色;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细纵纹,常见发亮的结晶。质硬脆,断面较平坦,粉性,淡粉红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
化学成分 编辑本段回目录
含牡丹皮原甙(paeonolide)、牡丹酚(paeonol)、芍药甙(paeoniflorin)、羟基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及挥发油。
性味 编辑本段回目录
性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 编辑本段回目录
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