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别名 编辑本段回目录
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
来源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越冬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植物形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子座单生,稀2~3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
生于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四川、云南。
采制 编辑本段回目录
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
化学成分 编辑本段回目录
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虫草菌素(3’-deoxyadenosin,cordycepin)、麦角甾醇、半乳甘露聚糖、尿嘧啶、腺嘌呤等。
性味 编辑本段回目录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编辑本段回目录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用于久咳虚喘、劳嗽咯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虫草形态 编辑本段回目录
冬虫夏草子座单生,稀2~4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生于海拔3000~4000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四川、云南。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黄色至黄棕色,胸节3,腹节10,共8对足,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黄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中部稍膨大(有子囊壳),顶端不育(无子囊壳);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性:甘,平。归肺、肾经。 补虚损,益精气,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疗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 。
虫草分布编辑本段回目录
20年前,虫草主要分布在3800-4500m之间的高寒高寒灌丛草甸,草地。但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虫草分布呈现中间少,两头跑的趋势,即现在虫草主要分布在4300-4600、3200-3600m之间,传统的3800-4200m之间的采挖区以基本见不到虫草。当前,虫草分布样地内的资源量仅为20年前的10%左右,现在产量的维持主要依靠采挖区的扩大。
虫草主要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甘肃5个省区,但以青海及西藏产量最大,青海的六州一市都有分布,其中,玉树州,果洛州的产量约占60-70%。西藏产区主要分布在那曲,日喀则,昌都,山南四个地区的40个县。四川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两州及凉山州的木里县,云南主要分布在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及德钦县。甘肃的夏河,玛曲等三县一市也有分布。
我国的蝙蝠蛾昆虫与冬虫夏草菌的寄生有关的有蝠蛾属、类蝠蛾属、二岔蝠蛾和双节蝠蛾属等4个属共50余种蝙蝠蛾。其中四川发现12种、云南发现20种、青海发现9种、西藏发现14种、甘肃发现3种;另外在产区还发现少量种类的类蝙蝠蛾属、二岔蝠蛾属、双栉蝠蛾属、丽蝠蛾属昆虫,这些昆虫也可能与冬虫夏草的寄主有关。
蝠蛾属的种类均是冬虫夏草菌的寄主昆虫,其中,虫草蝙蝠蛾(Ilepi.alns nrrnoricantts)是冬虫夏草的主要寄主昆虫,其次是斜脉蝠蛾;白马蝠蛾、人支蝠蛾等,不同产区有不同的蝠娥种类:德钦蝠蛾和玉龙蝠蛾则是云南产冬虫夏草(滇草)的优势寄主昆虫,斜脉蝠娥则是康定虫草的优势种。不同的海拔同样有不同的蝠娥种类:白马蝠蛾、人支蝠蛾是高海拔的优势种,德钦蝠娥是低海拔的优势种。这表明,冬虫夏草的昆虫寄主应不止一种。由于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诸多分布地人们尚未涉足,按照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分布特点和现有的冬虫夏草寄主分类模式及方法,将会有更多的寄主昆虫种类被发现。
虫草鉴定编辑本段回目录
常见冬虫夏草伪品
1、虫草混淆品之一:亚香棒虫草
2、虫草混淆品之一:香棒虫草
3、虫草混淆品之一:新疆虫草
4、虫草混淆品之一:古尼虫草
5、虫草混淆品之一:地蚕
6、虫草的代用品:人工蛹虫草
其实,虫草的伪品及混淆品还有很多,各位在购买虫草时,千万要睁大眼睛,辨别清楚了。
虫草人工栽培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人们对冬虫夏草需求的增加和野生冬虫夏草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探索用人工方法培育仿冬虫夏草。
早在1959年中科院系统的陈泰鲁就开始着手虫草的人工培育研究,但一年后由于凡有扩大化运动及文革,相关工作直至1973年才有所恢复。
1978年青海畜牧兽医研究院沈南英开始冬虫夏草菌种的分离,并分离出类似于自然状态下虫草子座的冬虫夏草头孢(中国被毛孢)Cephalosporium sinensis Chen sp.nov.、随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大荣、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高祖紃、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尹定华、中山大学刘昕等60多个科研单位、数千人开展人工培育仿冬虫夏草的研究。
人工虫草的培育有菌种繁育、寄主昆虫繁殖、幼虫饲养、菌虫接种、冬虫夏草有性阶段培育等关键技术
目前,青海畜牧兽医研究院李玉玲等对于虫草菌种的分离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大荣、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陈仕江等在寄主昆虫繁殖、幼虫饲养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虫与菌接种和批量、重复长出子座体的技术难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虽有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声称培殖出了与天然冬虫夏草在化学成分、药理学、生药学等方面无差异的人工冬虫夏草,但据陈仕江介绍:这是投了几千万的结果,只产出了“四百余万”,且培育出的虫草在性状上与野生虫草还是有所差距。而不能称其为培育成功,距离“在低海拔地区小面积、小批量、多次重复人工培育有性型冬虫夏草的商品化、产业化”的目标还十分遥远。
寻找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就成为解决资源匮乏的一条途径。为此,国内外都在积极探讨冬虫夏草的医用价值和人工培殖技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从1972年开始从各地收集分离冬虫夏草菌种。到目前为止,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业化发酵生产的冬虫夏草代用品有5个,分别是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心肝宝胶囊、百令胶囊及宁心宝胶囊。他们所用的方法、材料、结论大致相同,虽然很多报道冬虫夏草的代用品与天然冬虫夏草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均相似,但他们毕竟只是代用品,与天然虫草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1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