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臭黄荆,灌木,高1-3米;多分枝,枝条细弱,幼枝有短柔毛。叶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1.5-8厘米,宽1-3厘米,全缘或中部有3-5钝齿,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两面疏生有毛,背面有紫红色腺点;有短柄或近[阅读全文]
摘要: 蒴翟,别名只零叶、接骨草、 鼠尾草等,常生于荒芜空地上或废墟附近的草地上,林下肥沃的土壤也有它的分布主要分布于我国和日本、马来西亚和东非。入药部分为根。可以在郊外湿润地自采。其性平、味咸、[阅读全文]
摘要:木豆,中药名。为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 (Linn.) Millsp.的种子。植物木豆,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利湿,消肿,散瘀,止血之功效。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阅读全文]
摘要:兰科舌唇兰属植物舌唇兰Platanthera japonica (Thumb.) Lindl.,以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挖,洗净,晒干。[阅读全文]
摘要: 青棉花藤,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冠盖藤Pileostegia viburnoides Hook. f. et Thoms.的根。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阅读全文]
摘要: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 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中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阅读全文]
摘要: 蛇含,又名:蛇含委陵菜;蛇衔草。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丛生。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3~4厘米,宽0.[阅读全文]
摘要: 钮子七 别名是珠子参、大叶三七、竹节人参、扣子七、疙瘩七、盘七,可入药,苦、微甘,温。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形态特征茎基极短而有少数瘤状茎痕。根块状,近于卵球状或卵状,长[阅读全文]
摘要: 月光花(学名:Calonyction aculeatum (L.) House)是旋花科,月光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可达10米,有乳汁,茎圆柱形绿色,叶片卵形,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花大,夜间开,芳香,总状[阅读全文]
摘要: 草珊瑚,学名: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春夏时节[阅读全文]
摘要: 草珊瑚,学名: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春夏时节[阅读全文]
摘要: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高15-50厘米。 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林下、山谷阴湿处、山坡或路旁岩石下。有活血,镇痛,止血,消肿,去风湿的作用。[阅读全文]
摘要: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胡麻别称亚麻,亚麻子呈扁卵圆形,一侧较薄,一端钝圆,他端尖,并歪向一侧,长约4~6毫米,宽约2~3毫米,厚约1.5毫米。[阅读全文]
摘要:蜀葵子,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inn.) Cavan.的种子。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利尿通淋,解毒排脓,润肠之功效。用于水肿,淋症,带下,乳汁不通,疮疥,无名肿毒[阅读全文]
摘要:千里香(学名:Murrayapaniculata(L.)Jack.),又称:七里香,万里香,九秋香,九树香,过山香,黄金桂,青木香,月橘。为芸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以叶和带叶嫩枝入药,药材名九里香。具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功效。主治胃[阅读全文]
摘要:猪牙皂,豆科皂荚属植物皂荚,因受外伤等影响而结出的畸形小荚果。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呈圆柱形,略扁而弯曲。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被灰白色蜡质粉霜,擦去后有光泽,并有细小的疣状突起及线状或网状的裂纹。[阅读全文]
摘要:麻疯树(拉丁学名:Jatropha carcas L.)别名:羔桐、臭油桐、黄肿树、小桐子、假白榄、假花生分类地位:大戟科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平滑;叶叶互生,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蒴果近球形,熟时黄色。[阅读全文]
摘要:苦葵鸦葱,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 茎自基部多叉状分枝,成半球形,粉绿色,含白色乳汁。 地上部有多年残余叶柄的基部;叶丝状线形,先端尖,全缘,弯曲。 头状花序生于枝顶;总苞片数层,圆筒形,有毛;舌状花4[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