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祛巴达干赫依,调胃火,通便,止痛。用于消化不良,破瘀消积;软坚蚀腐。主症瘕积聚;噎膈反胃;鼻生息肉;喉痹目翳;痈肿瘰疬;恶疮赘疣。简介乌莫黑达布斯WuMo hei dabusi本品为卤化类矿物红盐h[阅读全文]
摘要:人中白:为凝结在尿桶或尿缸中的灰白色无晶形之薄片或块片,洗净干燥而成。对于咽喉肿痛,或牙疳口疮等症,可配合黄连、黄柏、儿茶、青黛、冰片、硼砂等药,研末外敷。对血热所引起的咯血、衄血等症,可配合侧柏叶、[阅读全文]
摘要:料姜石,状如生姜,因而得名,别名:蛎石、姜石、礓砺。为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矿物名:钙质结核。传统典籍记载的功效:用于产后气冲,气嗌。外用于疔疮肿毒。现代中医名家认为此药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阅读全文]
摘要:麦饭石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复合矿物或药用岩石。 麦饭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无机的硅铝酸盐。其中包括SiO2、Al2O3、Fe2O3、FeO、MgO、CaO、K2O、Na2O、TiO2、P2O5、MnO等,还含有动物所需的全部[阅读全文]
摘要: 「释名」顽荆(《图经》)。 「集解」恭曰∶栾荆茎、叶都似石南,干亦反卷,经冬不死,叶上有细黑点者,真也 ,今雍州所用者是。而洛州乃用石荆当之,非也。俗方大用,而本草不载,亦无别名。但有[阅读全文]
摘要: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阅读全文]
摘要:玉米须 ,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Zea mays L.的花柱和柱头。全国大部分地均产。夏、秋果实成孰时收集,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生用。 生理特性 玉米须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厘米,直径[阅读全文]
摘要: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圆柱形,有细长的侧根。生于高山强度风化坍积形成的乱石堆中,海拔(2700)3400-4700米。产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及西藏;尼泊尔,锡金也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圆柱形,先端[阅读全文]
摘要:夜合花又名夜香木兰,原产中国南部。喜温暖湿润和半阴半阳环境,耐阴,怕烈日曝晒,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冬季温度不低于5℃。常绿灌木,高1~2米。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4米,全株各部[阅读全文]
摘要: 八角莲,又叫:金魁莲、旱八角,拉丁文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 属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花期为春末,花苞由两个叶柄交叉处生出,常常是数朵[阅读全文]
摘要: 鸡内金,中药名。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生理特性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阅读全文]
摘要:白降丹,祛腐排脓。用于阳证疮疡荔及瘰疬荔形成瘘管,久不收口。 成份 汞、硝酸、盐酸。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细小结晶或结晶性粉末,质重。 功能主治 祛腐排脓。用于阳证疮疡荔及瘰疬荔形成瘘管,[阅读全文]
摘要: 赶黄草为古蔺县地道药材,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其生长、成活与否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要求。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解毒、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阅读全文]
摘要: 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阅读全文]
摘要: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高40~100cm。别名有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姜的根茎(干姜)、栓皮(姜皮)、叶(姜叶[阅读全文]
摘要: 安息香是波斯语mukul和阿拉伯语aflatoon的汉译,原产于中亚古安息国、龟兹国、漕国、阿拉伯半岛及伊朗高原,唐宋时因以旧名。《酉阳杂俎》载安息香出波斯国,作药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阅读全文]
摘要: 七叶树,拉丁学名Aesculus chinensis Bunge(《Flora of China》),英文名:Chinese Horse Chestnut,中文别名:梭椤树七叶树是无患子目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聚伞圆锥花序组落[阅读全文]
摘要: 鼠尾草(学名:Salvia officinalis),又名药用鼠尾草、撒尔维亚[1],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芳香性植物。常绿性小型亚灌木,有木质茎,叶子灰绿色,花蓝色至蓝紫色。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