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酢浆草酢浆草,中药名。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的全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泄泻,痢疾,黄疸,淋证,带下,吐血,衄血[阅读全文]
摘要: 凤凰衣中药名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卵孵鸡后蛋壳内的卵膜。具有养阴清肺,敛疮,消翳,接骨之功效。用于久咳气喘,咽痛失音,淋巴结核,溃疡不敛,目生翳障,头目眩[阅读全文]
摘要:兰香子,学名明列子,为唇型花科、罗勒属、一年生、芳香性亚灌木状、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又名罗勒子、奇异子、南眉籽。当地土著称“达卡”从西元3500年前阿兹迪卡古文明已经开始种植食用,是一种带来健康及体力和[阅读全文]
摘要:余甘子中药名。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其果鲜食酸甜酥脆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喉甘子,庵罗果,牛甘果等。该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2-2cm。表面棕褐色至墨绿色,有浅黄色颗粒状突起,具皱纹及不明显的[阅读全文]
摘要:鸡骨香,中药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C.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秋冬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生理特性性状鉴别:本品根细长条状,直径2~[阅读全文]
摘要: 艾片艾片,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纳香Blumea balsami era(L.)DC.的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常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阅读全文]
摘要: 南瓜籽 南瓜籽,又名南瓜子,性微寒,入肾经、肝经。南瓜籽所含的高含量亚油酸,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良药。陕西陕北地区为南瓜籽的主产地。专家研究表明:南瓜多糖和南瓜蛋白可显著提高[阅读全文]
摘要: 玉美人 (牡丹品种) 玉美人:落叶灌木。茎高,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阅读全文]
摘要: 猫须草 猫须草 [1] ,原名:肾茶,学名: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又名猫须公、牙努秒。属管状花目,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1.5m,[阅读全文]
摘要:无名异,又名土子、秃子、铁砂等,为氧化物类矿物软锰矿的矿石。产于广西、广东、四川、山西、湖北、山东、陕西、青海等地。在沿岸相的沉积锰矿床和风化矿床中均可见。晶体完好者很少,一般呈针状或纤维状。通常为[阅读全文]
摘要: 地胆草,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地胆Elep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之功效。常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百日咳,睑结膜炎,黄疸,肾炎水肿[阅读全文]
摘要:绣花针,属虎刺常绿小灌木。 根粗大分枝,或缢缩呈念珠状,根皮淡黄色。枝条细,灰白色,分枝多,有直刺,常对生于叶柄间,黄绿色,小枝有灰黑色细毛。 叶对生,卵形或阔椭圆形,革质,全缘;几无柄。花[阅读全文]
摘要: 蚕茧 蚕茧是指桑蚕的茧。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或中部稍缢缩,茧有白、黄、淡绿、[阅读全文]
摘要:燕窝 (中药) 燕窝,中药名。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Collocalia esculenta Linnaeus的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分布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屿上。我国华中及西南一带也有分布。具有养阴润燥,[阅读全文]
摘要:牡丹花,中药名。为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花。目前全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国外。常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入药部位花。性味味苦、淡,性平。主治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阅读全文]
摘要: 金刚藤(《西藏常用中草药》),又名菝葜、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红灯果,冷饭头,铁刺苓,金刚根。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的根茎。有祛风,活血,解毒的功效。治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瘰疬。金刚藤为百合[阅读全文]
摘要: 苹果花 (植物) 苹果属蔷薇科多年生树木,苹果花属茄科、蔷薇科,呈白色喇叭状,是献给公元三世纪时黑海沿岸的宣教师-圣库雷哥力。原产地不明,如今己分布于全世界,特别喜欢生长在温暖的地方。中国大[阅读全文]
摘要: 薰衣草(拉丁学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拉文德。属唇形科薰衣草属,一种小灌木。茎直立,被星状绒毛,老枝灰褐色,具条状剥落的皮层。叶条形或披[阅读全文]